今天要介绍的这位基层妇女干部,从2009年进入村两委队伍,并于2015年起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同时也是村妇联主席。她以脱贫攻坚为动力,以梅花之海为名片,找准精准扶贫与基层党建的着力点、结合点,定向施策、联动攻坚,让连江县著名革命老区村、市级贫困村梅洋村,成为了聚集生态旅游、老区文化、安居乐业的精品村”。她就是梅洋村的好女儿陈燕金。

  

  

走家串户谋思路

  梅洋村是连江著名侨民村,梅洋村四面环山,村落依山伴而建,一水西流,生态自然资源丰富,特别梅溪两岸种植4万多棵梅树,整个村落都沉浸在绿色的海洋里,也因此而得名叫梅洋村。村落距县城13公里,距贵安7公里。全村共370户,1063人,其中900多人长期旅居海外打工或经商,长驻在村的仅有50多位孤寡老人和少数有劳动力的年青村民。

  初始,留守村民守着几亩方田,固守着自给自足的方式,农村的经济发展缓慢,陈燕金同志为了说服群众改变思想观念,挨家挨户谈心,跟大家传达新政策,掰开揉碎为乡亲们分析村里贫困现状,通过展示其他先进村庄建设来鼓励大家一起革新。“梅洋村建村已有200多年历史,我们的先辈就已经开始种植梅花,这里年平均气温低,非常适宜梅花生长,我认为走梅花旅游是个可行的方案。”最后,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梅洋村大胆调整产业结构,结合本村实际,选定“休闲生态观光农业”发展路线。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为了更好地推进旅游发展,陈燕金东奔西走,跑部门,拉乡情,筹资3000多万元建起梅园,按照江南庭院的风格,布置亭台水榭,在梅溪上架起许多座小桥,营造小桥流水的氛围,园内引种了梅花、白玉兰、杜鹃等花卉品种,“一园一湖一片林”的旅游框架慢慢浮出水面,梅洋村逐步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同时,燕金书记还积极借助村民代表大会和党员大会机会,发动有实力的乡贤、优秀党员及村民发挥其资金等优势,梅洋村建设起了梅洋凤翔生态农庄,家庭农场示范场,以及经济合作社这些对于梅洋的速猛发展都发挥着至关重大的作用。

  提升配套服务体系

  为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巧借“幸福家园”东风,陈燕金书记积极牵头,推出了一个个强化配套服务“组合拳”。

  注重提升配套设施,统筹推动梅洋村委会办公楼、老人活动中心、休闲公园、便民服务代办点等“十个一”便民项目建起来;以争创“十好生态户”活动为载体,建立起“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着力规范“三堆”,实行“三改”,大力推广农村环境建设;打造“诚信便民超市”“休闲学堂”,破解人少、客多的困境,积极延伸旅游产业链。

  强化旅游软环境,打造“大梅花宴”,致力于举办梅花节、书画写生、山地自行车、徒步上梅洋等一大波创意十足的活动,将单纯的踏青赏梅活动融入到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打造丰盛的“梅花宴”,借力打力,积极借助梅洋微信平台,及时推送活动信息,盛情邀请广大市民前往游玩,让小村庄名扬四方。

  

  

  在党建助力集体经济发展的同时,陈燕金书记聚力建立适合村民脱贫的多个项目产业,发动置留在村的劳动力村民种植各类特色农作物,建立石蛙和淡水鱼养殖场,形成生财的链条;利用村森林和各类花种较多的优势,为贫困家庭传授养蜂技术和扶持资金支持村民开发酝酒产业以及花卉种植培育,目前,养蜂已有12家,酝酒有规模6家;建立乡村酒舍和农家乐,以家乡风味小吃为主招待外来客人,利用村部小卖部向观光旅游人群开展服务,从而真正使农户走向富裕之路,打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

  解决发展大“瓶颈”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梅洋的名声越来越响,每年的腊冬,一波波游客应声涌入,梅洋村俨然成了连江的“小庐山”。但麻烦事也紧跟其后,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瓶颈问题——上山的十几公里凤梅路,是村里通往县城的唯一出路,平均宽度仅为3.5米,许多路段仅容一辆小车通过,坑坑洼洼。经过多次台风侵袭,山路破损严重,不仅村民出行不便,每逢赏梅季节更是拥堵不堪。

  为此,85后村书记陈燕金带领村民们开动脑筋,动起“旧疾”。村里底子薄,又没有贷款,想要修路谈何容易,陈燕金愣是在村里挖出了“富矿”。为此,村支部探索“党建带侨建”的基层组织新模式,组建由驻村第一书记、村“两委”干部和大学生村官组成的“梅洋脱贫攻坚服务队”,由陈燕金担任组长。她和村干部们一起,翻遍了村里的宗词谱本,把全村750多华侨名单一一记录在本,所有的华侨都成了他们“厚着脸皮”拜访的对象,希望能为村里拉来投资。“许多村民身在国外,不熟悉情况容易产生误解,必须耐心跟他们解释。”陈燕金书记专门建立了微信群,图文更新公路建设进展,实时回答乡亲们提出的疑问,及时反馈捐款去向……

  

  在村民刘雪水的印象里,陈燕金干起活来不知道下班,也没有周末,一周跑三次县区,就为了多谈几户侨家,这股子劲头也感染了身边的许多侨胞。村里的侨胞看到陈燕金,感慨地说:“人心都是肉长的,陈书记为大家谋福利,咱们也得为家乡出出力啊!”坚持和努力换来了令人欣喜的结果。大家纷纷慷慨解囊,从海外将款项寄回来。短短一个月,乡亲们认捐1000多万元,实际到位已超过500万元,加上上级拨款,资金问题已经解决。

  截止目前,这条乡村公路建设已进入尾声,预计于20186月全面竣工,届时梅洋村的生态旅游又将翻开新的篇章。

  满腔赤诚系梅洋

  燕金在梅洋出生,在梅洋长大。“从小我就被梅洋的长辈温柔对待,长大后我也把这些老人当做亲人。”燕金说。

  

  

  

  在梅洋,有“地瓜肥”的说法。看着陈燕金一天天的消瘦,不少老人还将每年新长成的地瓜送给她。不仅是村民,朝夕相处的村两委干部更是将陈燕金的辛苦看在眼里。去年9月的“纳沙”“海棠”双台风来临时,包村干部杨光潮因为“吃饭”问题和燕金大吵一架。原来,当天由于短时强降雨,凤梅公路遭受重创,出现有多处滑坡。燕金带领村两委干部查看受损路段,还徒步几公里为村里留守的村民送去新鲜的蔬菜。时间过了下午2点,她还没来得及吃饭。“你都不用吃饭了!这么不顾及自己的身体。”杨光潮当时就心疼地喊了起来。从那时起,“吃饭”便成了大家与燕金打招呼的问候语。

  

  虽然是村民认可的好“女儿”,但由于工作忙碌,少了对家庭的照顾,燕金总是觉得愧对丈夫和孩子。去年台风“莫兰蒂”来时,燕金从连江县城赶到山上组织抗台风。年仅8岁的儿子俊俊肚子饿,等不及爸爸妈妈下班,第一次下厨给自己煮了稀饭充饥。“每次台风来了,他就问我台风大不大,我说大的时候他就问,这次要去谁家住。”燕金愧疚地说。

  不过,俊俊特别支持燕金的工作。有一次,母子俩聊天,俊俊主动说:“工作是你自己选的,累了再坚持一下,我特别为你感到自豪。”这番话让燕金瞬间热泪盈眶。从2009年到村里帮忙,再到成为名副其实的“当家人”,谈到这一路的付出与收获。燕金说:“这份工作异常辛苦,却也异常有趣,可以把很多不可能变成可能。我把它当成事业,当成梦想。”(福州市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