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妇女联合会课题组

 

  妇联是党领导的社会群众团体,是广大妇女群众的联合体,是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具有广泛的群众性、社会性和统战性。协助党和政府做好新形势下的妇女群众工作,既是妇联组织的使命所系、职责所在,也是妇联组织一切工作的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

  一、群众工作是妇联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妇女能顶“半边天”,妇女群众工作占据着整个群众工作的半壁江山。妇联作为一个群团组织,它靠群众起家,也依靠群众存续和发展,做好群众工作对妇联来说意义重大。

  (一)群众工作是妇联组织存在的基础。全国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宋秀岩强调:“妇联组织扎根在基层妇女群众之中,做好妇女群众工作是妇联组织的天职;基层是妇联组织全部工作的基础,基层妇女工作成效是检验妇联工作的重要尺度。”这充分说明了群众工作是妇联工作的基本工作,是妇联组织建立和发展的基础。从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成立以来,省、市、县、乡镇(街)、村(社区)妇联组织也应运而生,妇联组织也成为世界人数最多、覆盖面最广、组织规模最大、网络系统最完备的群众组织之一。从妇女群众中来,到妇女群众中去,深厚的群众基础及宝贵的人力资源是妇联组织的优势所在,更是其成就事业的力量源泉。只有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挥调动广大妇女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妇联组织才能不断汇聚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强大合力,凸显自身的旺盛生命力。

  (二)群众工作是妇联履行职能的内在要求。代表和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是各级妇联组织的基本职责。这一基本职能是党的妇女群众工作的根本要求,是妇联组织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使命所在,是广大妇女群众的现实需要。具体来说,妇联组织的基本任务是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重点做好团结、教育、代表、维护、联系妇女群众组织等几大文章。即团结动员妇女投身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教育、引导广大妇女全面提高素质;代表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监督;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联系协调推动社会各阶层为妇女儿童办实事解难事;巩固和扩大各族各界妇女大团结,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这些职能决定了妇联组织的工作任务都是围绕妇女群众制定的,联系妇女群众、服务妇女群众是妇联组织的神圣使命,做妇联工作就是做妇女群众工作。

  (三)群众工作是妇女工作前进的动力。当前我国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许多突出问题,都与妇女儿童息息相关。新形势下,妇女群众工作面临的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妇女群众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利益诉求更加多样,妇联组织和干部面临的任务越来越艰巨。如何协助党和政府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如何使不同妇女群体的利益诉求有渠道、平等权益有保障、社会参与有组织、自身发展有平台;如何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服务广大妇女群众的多样化需求;如何更新载体,增加妇联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都对新时期妇联做好群众工作的理念方法、机制体制等提出了新的挑战。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挑战,都要求妇联组织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局出发,在做妇女群众工作中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使命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尽快适应新变化,及时掌握新方法,切实提升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努力开创新时期党的妇女群众工作新局面。

  二、新形势下妇联做好群众工作的基本经验

  近年来,我市各级妇联组织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新期盼,立足服务妇女、服务基层、服务发展,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妇女群众工作的新要求,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妇女群众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把妇女群众工作贯穿到社会管理创新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在帮扶困难妇女、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在强基固本中做强群众工作。一是加强基层妇联组织建设。三级妇联组织建设不断加强,村(居)妇女组织的覆盖率已达100%。2012年,福州市有县(市)区妇联12个、街道妇联43个、社区妇联487个、乡镇(街)妇联130个、村妇联30个、村妇代会2165个。二是加强妇女活动阵地建设。通过深入调研、抓点示范、出台意见、召开现场会等方式,全面开展基层妇女之家建设工作。目前,我市已建立各类“妇女之家”2822个,实现了村、社区妇女之家全覆盖的目标。妇女之家集妇女学校、妇女就业帮扶站、妇女维权站、妇女心灵驿站等多种功能为一体,成为妇联组织服务中心、服务基层、服务妇女、彰显作为的舞台。三是加强队伍建设。积极推进女性进村“两委”,2012年我市完成2195个村换届选举任务,女性进村委、妇代会主任进两委均达到100%。同时,加强对妇联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通过举办女领导干部以及乡镇(街)、社区妇联主席等培训班,不断提升妇女干部服务大局、服务妇女、服务发展的能力。

  (二)在依法维权中做细群众工作。一是加强普法宣传力度。坚持把普法宣传作为维权重点,将常规宣传与计划宣传相结合,充分利用三八维权周、6.26禁毒日、11.25国际反家暴日、12.4法制宣传日等有利时机,同时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举办基层妇女法律知识讲座,在广大妇女群众中普及法律知识。二是注重实事化维权。扩大信访诉求渠道,目前已形成妇联官网、12338信访维权热线、12345便民呼叫服务中心、“福州妇联”微博、女性维权电子邮箱等网络信访维权格局。同时,在全市大力开展“下基层、访妇情、办实事”活动,将被动上访变为主动下访、约访,定期走访,强化各级妇联组织之间的信息交换,构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维权工作网络,推动各级妇联组织做好维权和群众工作。三是力推妇女维权“三制”。充分发挥群团优势,力推妇女议事制、妇女信访代理/协理制、妇女互助制(简称妇女维权“三制”),让妇女群众在参与“三制”创建中实现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提升,促进群众做群众工作。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3年6月,福州市建立了1875个妇女议事机构/组织和1677个妇女互助组,组建了一支由2497名妇干组成的信访代理/协理员队伍。

  (三)在改善民生中做实群众工作。一是扎实开展创业就业帮扶活动。加大就业帮扶力度,市妇联已联合相关部门连续举办五届女性专场招聘会,共提供女性就业岗位25000多个,帮助近万名女性实现了就业。加大创业帮扶力度,积极开展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破解妇女创业资金难题。目前全市累计发放城乡妇女创业小额贴息贷款3.3亿元,帮助6000多名妇女创业。二是关爱特殊困境儿童。在全市大力实施“春蕾计划”助学行动和“留守流动儿童关爱工程”。自1994年市妇联启动实施“春蕾计划”19年来,全市各级妇联组织共募集“春蕾款”近800万元,兴建“春蕾小学”8所,资助贫困学子14000余人。全市4500名“爱心妈妈”与留守流动儿童亲情结对,为留守流动儿童提供学习、生活及心理援助;募集善款80余万元,在留守流动儿童集中地援建“春蕾爱心书屋”、“留守流动儿童之家”84个,受益留守流动儿童4万余名。三是开展妇女健康关爱行动。一方面,积极开展城乡低保妇女免费妇科病检查和“两癌”检查工作,近年来接受免费检查妇女达6.5万多人次。另一方面,在全市广泛开展“妇女健康关爱月”宣传活动,近两年来,共深入各县(市)区开展50余场大型义诊、宣传讲座和活动,惠及20000余名城乡妇女,发放各类宣传材料2.8万多份。通过健康关爱行动,进一步提升了广大妇女群众的健康意识。

  (四)在共建文明中做好群众工作。一是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通过中国妇女报、福州日报、福州电视台、福州妇女网等宣传平台以及境内外媒体的转载,大力宣传“感动福州十大最美女性”、三八红旗手(标兵)、巾帼文明岗等先进事迹,教育引导广大妇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是深化巾帼志愿服务。在全市组建了20余支巾帼志愿者分支队伍,注册人数近5000人,广泛开展“爱心助困”、“文明交通劝导”、女性创业帮扶等志愿服务品牌,为贫困家庭、空巢孤寡老人、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等提供志愿服务。三是促进家庭和谐。发挥妇联组织贴近妇女、贴近家庭的优势,积极整合“绿色家庭”、“廉洁家庭”、“平安家庭”、“五好文明家庭”、“环保文明家庭”等各类特色家庭创建资源,教育引导广大妇女弘扬家庭美德,从源头上消除矛盾纠纷产生的根源,以家庭的和谐促进社会的和谐。

  三、当前妇女群众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市场经济的冲击,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项事业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面貌日新月异,群众工作也随之发生了新的变化。因此,在新形势下做好妇女群众工作,势必会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

  (一)组织覆盖面不广。与国际妇联组织属于民间社会组织不同的是,我国妇联组织架构主要是依托行政层级而建的。在传统体制下,这种架构有着明显的组织优势,但在就业市场化、择业自主化、人口流动性增大的情况下,基层社会组织正呈多层次、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妇联组织上大下小、基层薄弱、覆盖妇女群众不广的问题日益显现。妇联组织行政化倾向,使其不善于运用社会化的方式推动工作。目前,特别是在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工作中,妇建工作仍是一片盲区,不能适应新时期多层面开展妇女工作的需要。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变化,有效扩大妇联组织在其它社会领域的覆盖面,增强新时期妇联组织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是妇女群众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

  (二)本领恐慌凸显。一方面,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的深刻变革、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社会阶层的涌现,使新时期的妇女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女性就业的多层次、思想的多样化和女性弱势群体的逐渐增多,导致工作对象、工作内容更加广泛和分散。另一方面,妇联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特别是部分妇联干部由于年龄偏大、知识老化、观念陈旧、思想僵化,难以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缺乏创新精神,与新形势对妇联干部的素质要求有较大差距。再者,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许多妇联干部在受到理念冲击和角色转换双重压力同时,普遍感到底气不足,无法应对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和新规律,导致在解决现实问题时能力不足。综上所述,“本领恐慌”已成为广大妇联干部难以克服的一大瓶颈。

  (三)基层组织“失位”。基层妇联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直接承担着组织、引导、教育、服务妇女的工作职责,在长期的社区和农村妇女工作中形成了独特的优势。但由于我国行政组织存在上大下小等原因,基层人员力量严重不足。如相当多的乡镇妇联主席和社区(村)妇代会主任同时从事人事、计生、综治、民政等工作,身兼数职牵扯了她们相当一部分精力,慢慢形成了“中心工作先行,妇联工作让道”的状态,工作仅仅停留在组织妇女群众搞一些文体活动,或是调解一些家庭邻里纠纷等,开展活动的规模小,内容也较为单一,难以充分调动广大妇女群众的积极性。受以上因素的影响,致使基层妇女工作被动“边缘化”,而成了“副业”,难以真正发挥妇联组织在做好妇女群众工作中的作用。

  (四)资源投入不足。妇女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妇女工作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现在仍有部分基层单位领导对妇联工作重视不够,直接导致妇联组织在推进区域资源共享、工作机制互动、事业合作共赢等方面,难以实现实质性的突破,严重抑制了妇女工作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虽然市、县(市)区两级妇联组织均设有妇女工作专项经费并纳入财政预算,实现了人均1元的工作经费。但乡镇(街)、村妇代会仍然没有专项经费,活动所需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临时支持,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尤其在没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开展妇女工作更是难上加难。经费瓶颈的制约使部分妇联组织难以承担起参与社会管理和承接政府转移项目的重任,严重影响了妇女群众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妇女群众工作的建议

  群众工作是妇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团结、教育、代表、联谊”妇女群众是妇联的工作职责,也是妇联工作的生命力、活力所在。做好新时期的妇女群众工作,必须密切联系妇女群众、紧紧依靠妇女群众、有效服务妇女群众,想妇女之所想、急妇女之所急、谋妇女之所求、办妇女之所需,把实现好妇女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妇女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使妇女群众得实惠、普受惠、长受惠,才能不断提升妇联组织在群众工作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一)拓宽基层组织覆盖面,扩大妇女群众工作影响力。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妇女群体的变化,着力构建覆盖面更广、设置形式更灵活、凝聚力更强、群众化特征更鲜明的组织体系。要在巩固和壮大传统纵向领域妇联基层组织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创新妇联基层组织的设置形式。一是横向延伸,在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妇委会组织建设的同时,在片区、楼栋、单元等妇女群众生活的最小单位,在新兴领域和女性流动人口较为集中的地方,探索灵活多样的基层组织设置形式,进一步延伸妇联组织的社会末梢。二是纵横交错,充分发挥妇联团体会员联系、团结不同行业、不同界别、不同领域的妇女群众的优势,广泛建立妇女组织,使妇联组织延伸到各个角落的妇女群众。三是格内自治,适应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新模式,积极推进将妇女小组建在网格上,将活动和工作开展到网格上,通过成立纵向、横向、纵横交错各种妇女小组或群众性的自发组织,用“网格化”模式加强基层妇女群众工作,进一步扩大妇联的组织覆盖、工作覆盖和社会覆盖。

  (二)拓宽妇联队伍来源,延伸妇女群众工作的“短板”。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对妇联组织最基本的要求,要充分发挥妇联组织的“联”字优势,善于发现和团结那些在群众中有威信有影响、热心为妇女服务的各方面女性骨干,积极借助她们的力量,把不同层面的妇女群众凝聚在妇联组织周围,引领广大妇女听党的话、跟党走。一要广纳社会各界优秀妇女,通过妇女代表大会、执委会等平台,把游离在妇联组织之外的各类民间妇女团体、各界妇女代表都吸纳到妇女组织中来,及时把党的主张贯彻到各个阶层的妇女群众中,把各界妇女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二要广泛联系女党代表、女人大代表、女政协委员,把她们培养成妇联组织的代言人,积极反映广大妇女的诉求和需求,共同维护广大妇女同胞的合法权益。三要加大对农村女性致富带头人、女能人和女大学生村官的重点培养力度,积极推荐优秀妇女担任村妇代会主任,协调推动将符合条件的妇代会主任纳入村两委后备人选,不断扩充优秀农村妇干成长的空间。四要积极争取党委和政府的支持,进一步推动有效解决基层妇联人力不足、报酬难以解决等问题。

  (三)拓宽干部成长渠道,提升服务妇女群众的本领。妇女工作,要搭群众脉搏,虚功实做,事中求新。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最终要体现在学习和实际工作中,在学习中提升,在提升中突破,在工作中求效。一要在学习中缓解“本领恐慌”问题。要善于利用身边的一切学习资源,向有经验的同志学习、向书本学习,学习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内容,学习处理群体事件的经验和工作方法。二要在工作中培养对妇女群众的深厚感情。妇联要巩固同妇女群众的鱼水关系,赢得广大妇女群众的信任,就必须把自己扎根于妇女群众中间,充分的汲取“养分”,变群众“上访”为主动“下访”,带着真情去倾听妇女群众的呼声,带着温情去解决她们的问题,带着热情去帮助她们提高自身素质,带着深情去引领她们建功立业,在打造妇女群众的“温暖之家”中进一步壮大妇联组织的“根系”。三要通过锻炼来增强心理素质。妇联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增多,工作中要不断培养自己的勇气,形成敢做事、敢担风险的心理特质;不断培养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耐受力,提升自己处理问题时的镇静度和灵敏性,及时把握群众的思想动态,掌握正确处理群众工作问题的方式方法。

  (四)拓宽工作活动载体,活跃基层妇女群众工作。“妇女之家”作为妇联基层组织联系和服务妇女群众的重要阵地,妇联基层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创新的重要载体,它促进了阵地共建、资源共享,提高了村和社区活动场所的利用率,也提高了妇联组织在广大妇女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如何进一步建好、用好、管好“妇女之家”是做好妇女群众工作的重要课题。一要加大“妇女之家”的建设力度。资源共享,携手共赢,既是方法,又是妇联工作的方向和趋势。一方面要在深化党群共建创先争优中,积极争取各种资源和条件,抓好“妇女之家”的软、硬件设施建设。另一方面积极扩大“妇女之家”的覆盖面,密切关注妇女就业和流动的新趋势,使从事不同职业的妇女能够就近便捷地找到“妇女之家”。二要切实用好“妇女之家”。把“妇女之家”作为开展基层妇女群众工作的最前沿阵地,推动教育培训、创业就业、综合维权、家庭教育、文体健身、婚姻家庭、帮扶救助等妇联组织的各项工作落实到“妇女之家”,使妇联组织这个“无形的家”成为妇女群众心目中常惦念、感情上可依托、平时找得到、遇事用得上的“有形的家”。三要加强“妇女之家”的管理。科学规范的管理和高效优质的服务,才能让“妇女之家”更有生命力。要认真总结“妇女之家”建设的成功经验,通过抓好基层妇联干部、巾帼志愿者和妇女维权“三制”等分支队伍,不断强化“妇女之家”的阵地建设、制度建设、机制建设,使之在广大妇女群众中发挥好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协调和引导作用,真正成为党开展妇女群众工作的坚强阵地和深受广大妇女信赖和热爱的温暖之家。

 

  课题指导:孙晓岚

  课题负责人:陈菁

  课题组成员:廖禄香、蔡晓娟、张翔

  执笔:廖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