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一月,或许让我们终身难忘。疫情把人与家外他人之间的距离拉长、与家人的关系缩短,让我们体验到家的温暖与亲情的力量,感受到家与亲情是我们最大的靠山。因疫情而延长的假期与“家里蹲”行为,让我们跟家人相处的时间更多,彼此的了解和信任也变多,出现了许多母慈子孝、夫妻和睦的温馨场景。

  但是,也有些人会感受到这样的一种状态:和亲人、父母、伴侣的关系,由于在比平时更长的相处时间里,产生了很多的张(压)力。正如一个篮子里的鸡蛋,挨得太近,容易鸡飞蛋打。之前没有那么多跟家人长时间相处的机会,彼此都会控制对对方的依附需求;但现在有了充足的时间,亲密的人之间又开始有了期待,而当彼此表达期待时,常常出现一些比较扭曲的方式。

  比如,朋友说,她的父母会不停地跟她唠叨她的事,并且常常命令她做这做那,有时刚想坐下来安静地做点事,父母又过来喊她,还动不动的发脾气。她的孩子会在她吃饭或睡觉时一会儿捏她鼻子一会儿捏她腿,很不让人清静,让她产生个人空间被很入侵的感觉。她嫌父母啰嗦,父母嫌她懒;她嫌老公赚钱少,她老公嫌她不体贴……平常,我们受不了这些相处模式了,可以离开,但现在不行。所以,我们不得不去面对、处理这些事情。

  我问朋友,以前你们家过年也这样吗?她说不会,往年春节假期都忙着走亲访友,在家里呆的机会并不多。的确,以往忙忙碌碌的热闹春节掩盖了太多关系中的细节;而今年疫情蔓延的春节导致每个人都要安静地宅在家里,相处模式发生变化,也导致关系的变化,从而一方面让我们和家人的沟通了解变多了,另一方面关系中的“真实”也得到了更多展露的机会。虽然这些“真实”里难免有分歧、矛盾和伤害,呈现的并不总是美好的一面,但“真实”的价值在于它使家人间的感情得到进一步连接,而不是停留于表面的肤浅。好的关系不怕矛盾,怕的是相互防备着,当能把心里话说出来的时候,人与人之间才有爱的流动。我们要明白,父母的唠叨,无非是想要获得更多的关注;孩子的纠缠,是想要与你有更多的亲密;那个总是看你不顺眼的爱人,是想让你爱他更多一些。

  肺炎疫情是个危机事件,也是一种“心理应激”事件。它能带出关系里潜藏的爱,也能提醒我们关系中埋伏着的问题。受疫情影响,我们家里的每一个成员,可能都或多或少地感到惶然或焦虑。这个时候,让我们成为对方的容器,能包裹住多少脆弱,就是为对方提供了多少的安全感空间。疫情给我们提供了更多与我们的家人共处的契机,让我们珍惜这样一个守护在彼此身边的时间段,专注于这个当下,和喜欢的人相处。林语堂曾经说过:“人生幸福的事,一是睡在自家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饭菜;三是听爱人讲情话,四是跟孩子做游戏。”一月否极,二月泰来,祝大家都好。

供稿:福建省心理咨询与健康教育研究会

审核:福州市妇联权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