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群团改革工作启动以来,罗源县妇联组织牢牢把握改革的精神实质,全面深化妇联基层组织改革创新。罗源县妇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群团组织改革和上级妇联改革精神,坚持党建带妇建,围绕“强三性”、解决“四缺”,着力关键点、根本点、着眼点、抓牢“改革”主线,织网扩面,夯实基层组织建设,至7月25日全面完成乡镇妇联组织区域化建设和村(社区)妇代会改建妇联的工作任务。

  把握关键点,构建党建带妇建工作格局

  政策推动。根据省市妇联会议和文件精神,罗源县妇联立即向县分管领导作专门汇报,得到领导支持并列入县委议事日程。多次与组织部、民政、财政部门沟通协商,结合罗源实情,出台改革方案、推动经费落实。与组织部联合发文《关于罗源县乡镇妇联换届工作及组织区域化建设和村(社区)妇代会改建妇联工作的实施意见》(罗妇[2017]19号),按照每年不少于1万元的标准将乡镇妇联工作经费列入乡镇财政预算,并将新建社区妇联主席工作津贴全部纳入财政预算。

  部署发动。县妇联召开乡镇妇联主席会议传达落实省市妇联文件精神,成立了由乡镇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罗源县村(社区)妇代会改建妇联工作实施方案》,编发了《罗源县村(社区)妇代会改建妇联工作和乡镇区域化建设工作问答》,并及时召开改建工作部署培训,切实做好全县11个乡镇改建工作业务培训和相关难点指导。

  示范带动。县妇联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工作原则,确定了凤山镇凤美社区妇代会作为会改联试点,起步镇为乡镇区域化组织建设试点,给予业务指导,组织妇干进行现场观摩学习,为推进全县乡镇妇联组织区域化建设和村(社区)会改联工作打好基础。

  立足根本点,强化干部队伍建设

  罗源县妇联积极探索妇联干部队伍建设新模式,建立编内编外两个层面的妇女工作者队伍,通过改革形成一支编内编外相结合、专职兼职相补充的基层妇女工作者队伍。

  乡镇妇联组织区域化改革和村(社区)妇代会改建妇联后,全县11个乡镇增补兼职副主席22名,新增区域化妇联执委159名;200个村(社区)妇代会配备专职主席、副主席400名,兼职副主席410名,新增执委2225名。其中,凤山镇凤美社区以会改联为契机,积极争取辖区内各共建单位的支持,吸纳社会各领域优秀女性人才到社区妇联中,配备兼职副主席11名,形成社区大妇联格局。

  创新区域化妇联片区妇联模式,县妇联选举成立了罗源县首个片区妇联——起步镇村企妇女联合会,打开大门建妇联,选举吸纳辖区内优秀创业女性、女能人代表为执委,形成“巾帼示范基地+带头人+妇女”的强有力的村企妇联班子,织密了基层妇联组织的工作网络。

  提高着眼点,创新基层妇女工作管理机制

  着眼完善管理机制,增强先进性。村(社区)妇联中,除了妇联主席享有经济待遇之外,其它副主席、执委多为兼职。在对新当选村(社区)妇联主席、执委进行轮训时,侧重新上任妇干对妇联工作的了解,对新时期如何做好妇女群众工作的思考,帮助提高基层工作能力和服务本领,并在日常管理中,加强思想引领,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

  着眼创新活动机制,增强服务性。一是实行执委轮执制。推行“一执委一特色”活动,组织动员执委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长轮流开展切合党政工作中心,顺应妇女群众需求的特色活动,力求各尽所能,激发潜能,整合资源。二是坚持妇女议事制。积极探索“群团工作社会化、社会工作群众化”的工作模式,创新方式,畅通渠道,不断扩大“妇女议事制度”的渗透力和影响力。组织活动请群众一起设计,部署任务请群众一起参与,表彰先进请群众一起评议,不断提升群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三是实行项目竞选制。定期组织开展工作创新、公益项目征集评比,增强主动性和创新性,对上报的项目和方案,县妇联进行筛选评估,优秀的加以推广宣传,通过经费奖补和争取社会援助的方式予以扶持和推进。如,凤美心愿社的课外健身、资助女童和精准扶贫居家就业培训项目;松山镇畲族村家风家训馆项目。

  着眼健全考评机制,增强积极性。坚持工作考评、群众测评、上级点评“三评”结合,对表现突出,成效显著的优先推荐上级妇联和其它部门表彰,并在罗源电视台和县妇联微信公众号宣传推广先进做法和典型事迹。(罗源县妇联)